Sep 01, 2023

幼兒遊戲的重要性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技術長 /廖笙光

"

 

  成人的生活幾乎被工作給佔據,而「遊戲」變成一件遙不可及的事對孩子而言,遊戲是他們的「第一語言」。如果溝通不良,倒不如直接「玩」給孩子看,他們會更明白家長的意思。

當我們把孩子隔絕於電子產品後,他們不禁抱怨無聊並開始調皮搗蛋,導致最後只好妥協讓孩子玩電玩。孩子其實不是愛搗蛋,而是家長忘記如何「玩遊戲」,因此很難和孩子「溝通」。只要把「遊戲」變成「工作」,能迅速幫孩子戒掉電子產品成癮。而遊戲能讓孩子學習與成長,就讓我們重新認識「遊戲」的重要性吧!

 

遊戲的重要性

增加學習動機

    遊戲是一種「興奮劑」,讓大家投入其中並願意反覆嘗試。用遊玩的方式請孩子完成任務,比命令還有效果。儘管對孩子好說歹說,他們仍不願配合,這時只好板起臉孔,孩子才心不甘情不願地做。因為被家長要求的事變成一項工作,若換個方式,把工作變成玩樂,隔天孩子就會主動練習,更願易配合。

培養動作技巧

    遊戲就是孩子的「工作」,每種遊戲都有其「意義」。在玩遊戲過程中,可以訓練身體的發展。孩子剛開始玩水槍可能力量不足,無法射出水柱,但反覆練習後,逐漸能掌握出力方式。當食指變有力後,握筆自然就穩定,寫字也更流暢。孩子在遊戲中反覆練習各種動作,運用身體的肌肉替未來打下基礎。當我們過度強調大腦教育,只使用「靜態」教導,反而忽略了身體動作的重要性。

 

促進人際互動

    遊戲是一種「溝通」,在一群孩子中,最會設計遊戲的人能掌握團體「主導權」。在孩子的世界中最會組織遊戲的人,肯定成為團體的核心人物。在遊戲中,孩子學會「堅持」與「妥協」,並保持適當的「彈性」融入團體。在兒童發展上,孩子先學會自由遊戲,之後才會再發展出規則遊戲。自由遊戲是隨意且沒有固定規則;規則遊戲是固定且有規範,有輸有贏。如果孩子不會玩自由遊戲,經常會認為別人在「破壞規則」,很容易影響人際關係。

 

修復情緒

    仔細觀察孩子扮家家酒的過程,在遊戲中孩子會重現生活的衝突,藉由衝突學會「反省」。因為孩子還無法用抽象的方式想像,也不能清楚的表達,所以需要依靠實物引導。透過「扮演遊戲」,孩子有機會練習做出不同決定,在過程中調整錯誤、修復情緒,準備好迎接再次的挑戰。

 平時請家長預留一段「遊戲時間」與孩子互動,在這過程中彼此能產生深入連結,建立信賴感。請抱著「欣賞」的角度進行遊戲,減少批評。有了家長的讚美,孩子才會更加樂此不疲。請記住「遊戲」並不是放任,也不是溺愛,不是所有事都要聽從孩子,如果孩子做出不當行為時必須阻止,以免養成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