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間的互動就如同乒乓球的一來一往,各種互動形式都有,
現在讓我們看看以下這兩對母女與父子間的互動情形!
張媽發球 張小妹回球
「妹妹,妳電視也看太久了吧,趕快關掉,我們現在出去走一走!」張媽想帶小妹到戶外走走,但張小妹眼睛盯著卡通回應:「不要,現在是最好看的時候,我不想出去!」張媽:「不行,妳看太久了,現在馬上關掉,否則以後都不准你看!」於是張媽走過去關掉電視,一旁的張小妹則開始嚎啕大哭。
我們如何讓兩人在互動過程中能順暢無阻呢?首先張媽必需先瞭解張小妹的天生氣質特性,因為她是一個堅持度高的孩子,當她正在進行一件事,如看電視、畫畫、剪紙或是看圖畫書時,若要改變她正在進行的活動,必需先告知,讓她有心裡準備。例如張媽在關掉電視之前可以先說:「媽媽知道妳剛好看到卡通影片最好看的地方,但這段結束後就要關掉電視,大概長針走到三的地方,我們就要準備出門去。」
陳小弟發球 陳爸回球
「爸爸,我想買那個變形金鋼,我的好朋友也有一個!」陳小弟一直盯著玻璃櫥窗內的變形金鋼不肯離去。「家裡已經有好多玩具,我們回家去吧。」爸爸如此回應。陳小弟一聽爸爸不買變形金鋼給他,臉色一沉就開始哭鬧。
首先,陳爸也需瞭解陳小弟也是一個堅持度高的孩子,對於事情的要求是「不到黃河心不死」,在學習及未來的事業上,這是非常好的特質。不過,當堅持度放在無理的要求上時,爸媽可能會不勝其煩。所以陳爸最好的做法是,出門前先與孩子約法三章,出門後,若孩子仍無法抗拒外在的誘惑,陳爸必須判斷孩子要求的合理性,如果不合理,可試著先轉移其注意力或解釋原因,倘若無效,仍應溫和的堅持到底。不過,如果有其他長輩在場時,可能會有人讓步,以致破壞對孩子不合理要求的堅持,因此需要家人對此都有共識。
無論張小妹或陳小弟,其共同氣質特性是堅持度非常高,然而氣質並無所謂好壞,端視你從那個角度看它。如果孩子堅持的是不合理的要求,爸媽會感到頭痛;然而孩子的堅持若用在學業上,在遇到困難時,他絕不輕言放棄,會鍥而不捨地解決問題,這有助於他未來的學習成就。
總之,幼兒的堅持氣質特性並非絕對,而是相對的,有如銅板的正反兩面,沒有好或不好,端視你從哪一種角度去看它,其他的氣質特性也是如此。所以,世上沒有最佳的親子互動模式,端視發球及接球雙方的默契及特性,默契佳,瞭解彼此間的球路,互動順暢,親子間的關係自然就會好。
(節錄自HESSKIDS 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