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的小安 案例
「我冰箱裡的魚跑去哪裏了,怎沒看到呢?」媽媽邊找邊問,
小安小聲地回答:「我看貓咪好可憐,我把魚拿去給牠吃了!」
媽媽一聽便說:「你知不知道這條魚很貴啊!這是大家的晚餐,你怎會拿去餵魚?氣死我了,給我拿棍子來。」
說謊話的小傑 案例
「誰打破我最心愛的玻璃杯?是誰?是誰?」媽媽氣沖沖地問,
原來小傑在家玩球時不小心打破媽媽心愛的玻璃杯,
但因擔心被罵所以回答:「媽咪,我看到一隻貓咪跑過去撞到玻璃杯,它就掉到地上破掉了。」
當一個孩子發覺做錯事時會面臨兩個抉擇:說實話或是說謊話。若是說實話有可能被處罰,而說謊話有機會逃過一劫時,往往會選擇冒險說謊。在案例中,說實話的小安惹來一頓罵,但說謊的小傑反倒沒事,而身為爸媽的我們到底希望孩子能說出實情呢?還是希望他說謊?
不過,從小安的例子來看,說出實情會惹媽媽大發雷霆。未來為了避免媽媽再次責罵,可能下次便會說謊以免於挨罵,發生幾次相似的事件之後,小安漸漸養成說謊的習慣。因此該如何做以避免孩子變成習慣說謊的人呢?
爸媽首先要肯定孩子說實話,雖然小安將魚拿去餵貓,但因為她誠實地說出自己所做的事,仍應肯定她的誠實行為,千萬不要以打罵來回應。媽媽應耐住性子向孩子解釋:「這條魚是我們今天的晚餐,你把魚拿去餵貓咪,我們晚上就沒有魚可吃了,如果需要食物餵貓咪時可以告訴媽媽,我會給你的。」而說謊的小傑因害怕被媽媽懲罰,所以他告訴媽媽杯子是貓咪打破的。
其實,小傑原先根本不會說謊,可是在這樣的情形下,他發現說謊可以逃避某些情況,例如避免被大人懲罰,而說實話無法得到正面的肯定,所以也就漸漸養成說謊的習慣。孩子說謊的原因很多,除了像小傑這樣害怕懲罰之外,其它可能的原因如下所述:
自我誇大
家中無玩具的小漢向其他小朋友說:「我家有五種超大的變形金鋼,超炫的喔!其誇大、炫耀和不合實際的謊話無非是想吸引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和羨慕。
渴望讚美
「昨天我有幫媽媽摺衣服。」但實際上並未幫媽媽做事的小美只是想要老師讚美她。
認知受限
由於孩子的知覺尚未成熟,許多經歷過的事未必能完全回憶。如小亭找不到自己的東西就跑去告訴老師:「我的東西被偷 了。」實際上可能是他忘了東西放在哪裡。
模仿學習
孩子吵鬧時爸媽可能會說︰「如果你不吵,明天我就帶你去動物園玩。」結果說了很多次卻沒有一次實現,於是他們就會學習爸媽的行為。
報復心理
有些孩子受到其他幼兒的欺負而無法正面反擊,於是編造一些不實的謊言來彌補心中的不滿。
不願認輸
小強在爸媽及老師的眼中是個聰明又有能力的孩子,優越感使他無法接受其他人比自己更好的事實,於是會編造理由來掩飾自己的失敗。
達成願望
阿福為了拿到好寶寶貼紙而告訴老師:「我昨天幫媽媽擦桌子及掃地。」但實際上並未幫忙做家事的阿福只是為了獲取想要的東西。
渴望關愛
分享假日生活時,小明向其他小朋友說昨天與爸爸去了動物園,但該班老師知道孩子的爸爸不在臺灣而在大陸工作。
從上述可知,孩子說謊的原因很多,爸媽必須瞭解說謊的真正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而協助孩子不說謊的方法很多,但重要的是爸媽也應以身作則,因為「說話不算話」也是謊言。爸媽的一舉一動孩子都看在眼裡,因此在做錯事時更應該勇於承認,若爸媽能夠誠實地面對錯誤,孩子也就比較容易誠實面對自己的錯誤行為。
(節錄自HESS KIDS 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