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26, 2025

善用假期,培養孩子 「自律」、「自制」及「自我探索」

文/ 張旭鎧 適健復健科診所 行政副院長

     每當假期結束,不論是長如寒、暑假或短如週末,都曾遇過家長對我抱怨孩子的作息情況,一類是「好不容易遇到假期,媽媽想要全家多睡一會兒,但孩子卻比平常上學日還早起,還嚷嚷著要媽媽起來陪他玩。」另一類是「媽媽希望孩子運用假期趕上學校課業,但孩子卻睡到中午才起床,一起床就吵著要吃午餐。」不論是那一類,假日時家長似乎比平日更累!

 

     這兩種情況發生的原因不外乎家長希望孩子能多運用假期的空閒時間學習不同事務, 而孩子卻因為沒有上學的壓力,想要成為「控制一切的主人」。但孩子再怎麼自我安排, 就是常忘記安排和學習相關的事,這就間接造成家長與孩子的衝突,產生了爭執與隔閡!
要解決這個問題並讓孩子的假期過得有意義,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順勢引導」。
家長先順著孩子「當主人」的期望,讓孩子能夠當「時間」的主人、當「學習」的主人、當「興趣」的主人

 

     首先,和孩子一起做一張「時間表」。在假期開始的前一天,帶著孩子一起規劃隔天的作息,讓孩子自己規劃,然後家長開始「抓漏洞」!最常見的漏洞就是孩子會忘了要留彈性時間,讓活動和活動之間有轉換和緩衝的時間,也是上廁所和喘息的時間。我會詢問孩子:「你的規劃好充實,但是為什麼沒有安排上廁所、喝水的時間呢?」接下來, 在調整時間表的過程中,請孩子將這兩件事加入作息。

 

     此時,趁機告訴孩子:「一天當中可以有遊戲時間,但是也要有學習時間才公平!所謂的「學習」不一定要練習數數、唸讀注音,也可以是和媽媽學做一道菜、和爸爸學習畫圖、和小狗學習在地上爬等等。跳脫學校課業的學習不僅能擴充孩子的生活經驗也能讓孩子體驗探索的樂趣,進而對周遭的環境產生好奇。有了好奇心後,孩子會為了瞭解環境中的一切而提升學習動機如此規劃,會比家長拼命幫孩子安排才藝課來的輕鬆且有趣的多!

 

     假期不可避免的是孩子總想玩遊戲,不論是積木或是手機遊戲等(暫時就先當作假期可以開放手機吧!)。家長可以先請孩子說說他對玩遊戲的想法和安排,例如告訴我們「為什麼想玩」、「有什麼好玩」、「要玩多久」等。大班的孩子很可能無法說出完整的理由,因此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先正確認識這些遊戲,讓孩子知道家長不會阻止他玩,但是要能玩得有意義;自己控制時間,在此過程中孩子就能學習自律與自制最重要的是假期即將結束時帶著孩子回顧時間表,看看哪些做到了、哪些沒做到討論的同時讓孩子學習如何規劃時間,也可以說一說這次的作息規劃有什麼收穫?下次假期如何安排?當孩子對下次假期有期待時,家長可以告訴他:「那平時就要認真上課, 這樣下次放假就能好好玩囉!」

 

     您可能會問我:「如果孩子做了時間表,但是就一直睡到中午怎麼辦?」老實說,我的孩子就做過這樣的事。當天晚上我仍然和孩子討論,問他是不是真的那麼累?如果早點起床可以多做哪些事?後來遇到假期的時候,他自己有了規劃,雖然會比平時多睡一會兒,但假期仍過得很充實!